抓好創作者經濟最賺錢的利基
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知道
最賺錢的利基(niche)就是你
至少帶我認識一人事業、創作者經濟概念的 Dan Koe 是這樣說
但經營半年下來,我更常聽到另一種聲音
「你要死嗑專業」、「你不能想寫什麼寫什麼」
到底哪邊對?這問題困擾我很久
直到最近目睹兩場殘酷實境秀後,我不再猶豫
一、我在 Threads 上瞧見一個超過 1.9 萬追蹤者、主打行銷教學的帳號,賣限量 100 份 $100 元新台幣的數位產品,賣好幾天都賣不完
二、某主打寫作的知名帳號開課,以他擁有的追蹤基數、精美的課程包裝、撲天蓋地的網路廣告,幾個月後課程網頁顯示賣出兩千份再多一些
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定位專一、功能性明確
確實,這樣定位讓他們累積不少追蹤者
但商品銷量就是長那樣醜
那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所以,我不再理會那類帳號講的話
我選定「你是最好的利基」
問題是...
多數人不懂「最賺錢的利基領域就是你」究竟是什麼意思
他們以為那就表示完全地自我表達,愛寫什麼就寫什麼
雖說目標是那樣沒錯,只不過你需要做得有點技巧
我舉兩個學到的實務心得:
一、新手 YouTuber 不該拍 VLOG
一個剛開 YouTube 新頻道的健身教練,第一部片不會是上傳他的日常生活
而是要拍大家想看的東西-健身教學系列影片、「30分鐘在家跟我輕鬆減脂」影片
如果你再仔細觀察,會發現流量最好的影片普遍是初學者教學
為什麼?因為初學者在任何領域都是多數
換句話說,創作者(尤其新手)不是做自己爽的內容
而要做興趣範圍內,流量潛力大的內容
二、「有限度」、「有關連」的自由表達
Dan Koe 教新手內容創作時,沒講「盡情寫任何你想寫的東西吧」
相反,他建議你選 3 個最有興趣的主題,其中 1 個做為主興趣,另 2 個則是能跟主興趣產生連結的次要興趣
以這張圖舉例,假設這個人的主興趣是自我成長(Improvement),次要興趣是左邊的健康(Health)和右邊的商業(Business),可以怎麼連結?
從自我成長的角度,你需要保持健康才有精神與能量學習與進步,所以健康跟自我成長是很容易連結起來的兩個主題
至於商業,底層的邏輯是解決別人問題換取收入
那麼,你怎樣解決別人的問題?很簡單,先解決你自己的問題
之後,你就能解決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同樣問題
換句話說,你自己有所成長,商業就有一撇
這樣就連起來了
所以雖說興趣隨便選,但聰明人懂得挑選互有關連的主題,然後在那幾個主題池裡,愛講什麼講什麼
更重要的是,隨著你的進化,你喜歡、關注的主題會變,這時你能夠自由替換不同主題,讓你的事業跟著你一起成長
不過,上面那些都只是操作面,真正重要的是接下來要講的:思維面
真要說 Dan Koe 給我和別人最大的差異感,我會說從最開始的出發點就不一樣…
任務型 vs 勇者型
你在網路上看到的,98%都是任務型帳號
他們很好分辨,你點進他們的社群帳號,滑幾篇發文就能說出「這人在教什麼」;這類帳號最常講怎麼完成一項任務,譬如如何經營 Threads,然後圍繞各種完成任務的方法、案例、工具、心得來發文
勇者型帳號長得完全不同,他們講自己的旅程、為什麼走上這旅程、為什麼你該加入這旅程
勇者型帳號更多在講 WHY,任務型帳號只會講很多 HOW
譬如我會在電子報裡,分享從零打造賺錢一人事業的經歷,為什麼我會走上這個旅程,過程中我碰到什麼困難、遇到什麼貴人、學到什麼技能
當然,勇者型帳號也會(而且也要)講 HOW,但比例低於任務型帳號很多
兩種類型都能成功變現
雖然一開始我舉了兩個變現有障礙的任務型帳號
但其實無論是任務型或勇者型,都能賺大錢
我心中勇者型代表 Dan Koe 就不用說了,累積營收超過 700 萬美金
同樣教數位寫作的任務型代表-Nicolas Cole,事業也同樣很成功,但他就很賭爛「你就是最好的利基」這套,無論他是不喜歡或是沒搞懂
你知道真正秘訣是什麼嗎?選邊站,沒想法的牆頭草才是真輸家
如何成為勇者
動畫《葬送的芙莉蓮》裡,勇者欣梅爾不是主角,而且前幾集就死了,但大家都意外的熟識他,熟到當你碰上一件困難時,你心裡敢篤定:
如果是勇者欣梅爾,他一定會這麼做!
他就是這麼立體的人物
喜歡把地下城全探索,覺得那樣才有趣
喜歡幫助別人
喜歡到處留下畫像、雕像
最喜歡的花是蒼月草
沒拔出勇者之劍的勇者
身為創作者,你的一大任務就是讓人知道你是位怎樣的勇者
就算你踏上的旅程,只是再平常不過的「鬥惡龍」
一樣要在數位世界裡,打造出立體的存在感
這是關鍵!
現在,拿出紙筆或打開常用的筆記軟體,寫下你的這些小秘密
你心中的惡龍
你厭惡怎樣的生活
你不是什麼
你不喜歡的過去裡有什麼
譬如說,我極度厭惡過著朝九晚五,卻整天抱怨朝九晚五的人
而過去朝九晚五的我,就是那樣的人
那時我認為自己值得更好,覺得公司制度爛、主管爛、薪資結構爛
卻又一直待了好多年
看著早我 15 年進公司的人,我害怕成為他們
我不想讓制度、上司左右我的未來
所以我決定離開
我決定進化自己,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
你心中的烏托邦
你想要什麼
你代表什麼
你渴望的未來裡有什麼
殺死惡龍後,你心中的美好景象又是什麼
為什麼這很重要?
當你追蹤某人或購買商品時,背後原因只有一個-你覺得自己更有機會成為他或她
所以,你要讓人清楚知道追蹤你、購買你的商品,能得到什麼
譬如我喜歡自我進化這概念,「自・進化」就成為這電子報的名稱
自我進化這詞成為常出現在我長、短內容裡的主旋律
而一人事業、數位寫作、知識變現,這些都是我未來想做的事,所以你也會常看見它們出沒在我的內容裡
你心中的惡龍和烏托邦又是什麼?
創造一個能讓人認識你的小世界
現在你知道想要打倒什麼、想要得到什麼
但別人不知道
人們也不會從你社群帳號裡一兩句簡單的自介就真的知道,你必須創造一個小世界,裡面有足夠多的文字、影片內容,讓想認識你的人盡情看上好幾天都看不完
你要給人管道認識你、你的想法、你的旅程
如果你想打造自己的小世界,這有免費資源帶你開始
人們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瞭解你、喜歡你、信任你,最後人們會知道-
「如果是那個 xxxxx,他一定會這麼做!」
寫在最後
其實…
講得功利一點,只要你能賺、養好自己,什麼類型都無所謂
說的浪漫一點,你是獨特的個體,別白費老天爺為你特製的優勢
我偏好「你是最好的利基」,因為我更愛這樣看人生:
你不是在努力賺錢的過程裡,剛好走完人生
而是在活出好人生的旅程裡,剛好賺很多錢
希望這篇有帶給你幫助
你的按讚和 Restack,對我很有意義
謝謝閱讀
-- allexx
你或許還會想知道:









謝謝Allexx 的分享,我也是原來站在勇者型和任務型這兩邊困惑了很久。
最近才越來越清楚自己是更prefer Dan Koe的想法,或許覺得如果這一路不能以自己為核心去探索和發展,會很可惜吧。
Anyway tks for sharing
謝謝你的分享!我才剛開始,還在嘗試了解每一邊,最近在閱讀Nicolas Cole的書,還沒很認識Dan Koe。希望能早日搞清楚自己到底要選哪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