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值錢
一種聰明人才在拼命做的事
如果你想賺更多錢,重讀幾次這則短文
如果你沒在賺錢,只有兩種原因:
你不懂怎樣解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你懂,但沒人認識你
多數人擁有第一條件,畢竟多數人都有份工作,表示有人願意花錢請他解決問題
問題是,多數人沒有培養第二條件
這讓他們的價值很不穩定
譬如,當唯一認為他有價值的人 —— 他的老闆,不需要而解雇他的時候
即便他仍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於當下沒人知道他的存在,那時刻的他等同於不能解決問題;因此,他被迫從下圖的第 IV 象限,暫時退居第 III 象限
他需要從頭去應徵,也就是讓少許人認識他能解決什麼問題
如果順利,他就會重回第 IV 象限
許多人因為這樣,所以逼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
他們知道自己沒有「不爽不幹」的底氣
他們害怕一旦掉到第 III 象限,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到第 IV 象限
相反,如果很多人認識他的存在與價值
他可以說不幹就不幹,因為他知道自己能很快找到新的容身之地
這種人處在擁有財富與自由的第 I 象限
這是從個人角度來解讀 Alex Hormozi 的短文
從一人事業的角度出發,其實也沒多大差異
如果你的事業能夠解決某個有價值的問題,但很少人認識你
等著你的不會是找上門的伯樂,而是慘澹營收和滿滿的自我懷疑
如果你還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別再騙自己
在這資訊透明的世代,你以為的獨門其實沒有多獨門
跟你同階的競品或許市場上就有好幾個,更別說那些低你一階、夠用的替代方案
這時代,人們不會花大把時間把你從深巷裡找出來,只會從在大街上那些拼命叫賣的店家裡,挑個像樣的來用而已
就像你一定碰過那種口味好但沒人氣的餐廳、物美價廉但經營要死不活的店家
然後你納悶它們為什麼做不起來
原因可能都很簡單,因為太少人認識它們
你必須想辦法把自己從第 IV 象限,推到第 I 象限
譬如幾年前我想為自己跟家人買保險,所以就上網先做點功課
我在某個網誌讀到好多想知道的東西,像是醫療險要怎麼保、儲蓄險推不推薦買、壽險要保到多少額度,然後我就從網誌的聯絡方式,認識現在已經服務我全家 5 年的保險經紀人
就我的認知,他沒有比同行其他人厲害多少
換句話說,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沒特別突出
但是他賺到了我的錢,只因為他讓人有機會認識他的存在
有點能見度的大宗商品
在這 AI 時代,再走我那位保險經理人純秀專業肌肉的老路已經沒用
現在沒人需要多認識一個只會吐出答案的活字典
那個位置已經被 ChatGPT 霸佔了,而且它只會越坐越穩
如果你還想著靠只講專業、「提供價值」來讓人認識你
你只會把自己做成一個有點能見度的大宗商品
那是什麼?還是大宗商品
不是不行,那樣做比什麼都沒做來的好
但依然容易被人忽略和取代
你必須換個方式,一個讓 AI 與別人都無法贏你的方式
「展現自己」的藍海策略
你要讓人認識的,不單是你的專業,而是「你」
如果只是拼專業,那是個競爭不完的的紅海
你永遠需要擔心新技術、新方法、新強者,將你取而代之
但是當你懂得有技巧地展現自己後,你就脫離了競爭
你賣的就不再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商品,而是個由「你」特製、別處沒有的產品或服務
這要怎麼辦到?你需要打造一個數位空間,在裡面放滿各種展現你價值觀、專業、偏見、個性、興趣的內容,讓人能夠盡情地探索與認識不同面向、更有立體層次的你
我在數位個展會教你怎樣建立這樣的獨特空間
透過精巧地呈現自己,你就不再是某個沒辨識度的大宗商品
你會成為獨樹一格的存在,你才算真正在讓人認識你
寫在最後
我一直記得但忘記誰說的一句話
「你不是在做 ________,你只是剛好在做 ________ 的媒體業」
你可以代入任何行業,健身業、插畫業、瑜伽業…,沒有任何違和
這時代,你不只需要將自己看成一間公司來經營,你更需要努力推廣它
如果你不為自己的價值、願景、產品或服務用心宣傳,還有誰會?
讓更多人認識你,為自己創造更高的價值、更多的選擇、更自由的人生
如果你喜歡這類主題,點個讚讓我知道
謝謝你的閱讀
— alle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