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營事業越久,就越相信一個真理:品牌 > _________ 」
— 亞歷斯.霍莫齊(Alex Hormozi)
我開始經營一人事業後,常會問自己「到底什麼是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這四個字很常看人提起;有人說它是主題與差異化,有人說它是目標和使命,有人說一致性對它很重要,有人說它代表價值與情感傳遞。
我知道這些敘述應該都對,但總覺得很飄,沒抓到重心的感覺。
直到 Alex Hormozi 給出一份讓我真正「懂了」的解釋。
以下是我從這位 32 歲時身價就破億美金的 CEO 身上,學到品牌經營的 What、Why、How:
什麼是品牌
品牌,就是為兩樣事物建立原本不存在的聯想關係。
Nike 只是一個勾勾,但當它每次都出現在詹皇(Lebron James)、小威廉斯(Serena Williams)等球星上衣後,這個勾勾在人們心中就刻印出許多聯想與意義。
一雙籃球鞋貼上 Air Jordan 的標籤後,你買的就不再只是鞋子
一輛電動車貼上保時捷的標籤後,你買的就不再只是代步工具
一支手錶跟羅傑.費德勒產生聯想後,你買的就不再只是腕表
一瓶雞精跟郭富城徐若瑄產生聯想後,你買的就不再只是補品
為什麼要做品牌
因為,品牌能夠大規模影響人們的行為(然後讓你賺大錢,如果做對的話)。
品牌最早期的應用,像是在牲畜身上留下烙印做為辨識:
你看到一頭身上乾乾淨淨的牛,通常不會有什麼想法;如果這頭牛屁股被烙上一個「小王」印記,而你認識小王,或許你會告訴他掉了一頭牛,或是把牛牽回去給他;又可能你會欺負那頭牛,因為你討厭小王。
總之,你的行為因為「小王」標籤,而可能有所改變。
品牌 3 大要素
曝光度 (Reach):有多少人認得 Nike 這勾勾。
影響力 (Influence):人們看到 Nike 這勾勾時,多容易改變行為。
方向性 (Direction):人們改變行為的結果,是不是 Nike 這勾勾想要的。
結合這 3 點要素,一個成功品牌的極致就是:
所有人都認得我的品牌,當人們看到我的品牌時,行為會朝我想要的結果做出改變。
也因此,Hormozi 不相信所謂「只要是曝光,就是好曝光」的概念,因為光有曝光度,但沒有影響力或造成錯誤的方向性,都不是品牌經營想要的結果。
如何打造品牌
1. 弄清楚你想跟什麼配對(還有不想跟什麼配對)
你想要將個人品牌與哪些價值觀、人物與體驗做連結?你覺得核心受眾喜愛什麼、不喜愛什麼?這些是在你進行配對前,必須弄清楚的核心問題。
因為,配對無時無刻在發生。
你在社群媒體上的發文選題、適讀性,再到你的回覆、轉發,都會讓觀眾對你的個人品牌貼上某種標籤。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寫適讀性好的社群發文,這有我設計的模板。
所以,你必須時時刻刻都清楚,自己到底跟什麼配對上了,並且留意配對後的效應與結果,對於你的品牌到底是不是加分。
成功的品牌,都是刻意製造配對的結果
2. 先限縮配對,留下清晰印象(之後再漸進放寬)
如果你是新品牌,一張沒什麼人認識,也不知道代表什麼的白紙,你得先限縮配對選項,讓人有充足的時間「正確」認識你是誰、你代表什麼。
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在路邊表演小提琴的街頭藝人,多數路人只有看一眼的時間,決定要不要停下來。
一開始你用小提琴表演古典樂吸引一群人,但演完一首後,你轉身掏出鉛筆開始街頭速寫。前一群被你用小提琴吸引的人,肯定覺得莫名其妙而離開;可惜的是,他們不知道你接著會再演奏 10 首他們喜愛的古典樂。
你錯失了忠實觀眾,他們錯過了好表演,可惜的雙輸結果。
但是,如果你連續拉小提琴 3 個月、6 個月、乃至 1 整年,常經過的人都知道你小提琴表演者。之後,你再漸漸引入街頭速寫,讓大家適應你的另一面興趣,那些因為小提琴而喜歡你的人,不見得會棄你而去,因為他們知道一部分的你代表著音樂。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一次講好幾種低關聯性的主題,可以先挑個品牌主軸,將針對它的發文比重拉高,其他次要主題的發文配比放低,給人多點時間與機會認識你。
3. 培養品牌需要時間與毅力
泰勒絲(Taylor Swift)16 歲出道、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 aka The Rock)1996 年開始在 WWE 摔角、Mr. Beast 13 歲就上傳第一部 YouTube 影片,他們全都付出很長的時間與努力,將自己跟許多價值觀、體驗、事物產生連結,最後孕育出亮眼個人品牌。
這個付出與回報的過程,不會是線性成長,而是冪次分布樣貌,如果你不知道冪次分布,過程大概會長這樣: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沒人知道你
你沒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沒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沒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沒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沒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有點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有點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有點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有點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有點紅,有些人知道你
你開始紅了,很多人知道你
你開始紅了,很多人知道你
你終於爆紅,所有人都知道你
你需要時間和毅力,讓品牌產生複利效應
4. 確保產品或服務為品牌加分
前面講的,都是用戶購買產品和服務前所下的苦工夫。用戶下單購買後,才是被考驗的另一重要時刻。
當你標榜自家商品有著無與倫比的超高品質,但用戶消費體驗覺得你賣的根本是垃圾,這個「垃圾」標籤就會黏死在你的品牌上,不僅很難拔掉,還很容易口耳相傳。
所以,你的產品或服務至少要達到履行承諾、「夠好」的程度;而更好的標準,是努力提供用戶遠遠超越承諾的價值,形成產品替品牌加分,好品牌促進銷售的正向飛輪。
5. 別怕得罪少數而害怕改變
你是人,你會變,所以你的個人品牌也會變。
然而,每次你嘗試將品牌與新的人事物配對時,都是在賭。因為,有人會喜歡這個新變化,也一定會有人討厭。你的目標是贏多輸少,所以不要讓 5、6 個可能出現的負面評論,阻礙你執行那些能夠贏得 5,000 個愛心的行動。
這也衍生另一種常見迷思 — 強大的品牌就是要極端、選邊站,就是要有自己的聲音,得罪人無所謂。
但是,不一定得如此。
像川普是個強又極端的個人品牌,大家都認識他,很多人喜歡,但也很多人討厭;相對地,泰勒絲、Nike 就是強大而且多數人都喜歡的品牌。
所以,如果你喜歡利用評論有爭議的話題,藉此提升曝光度,表面上數字會告訴你確實蹭到流量,但方向性的總和效應,不見得對你的品牌有利,慎用。
「如果你能漲價而且不會嚇跑生意,表示你有個好事業」
—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
品牌,是能讓你有個好事業的核心。
品牌,是你最重要的資產。
品牌,是護城河。
下週見
Alle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