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賺錢模式,不是任何你聽過的商業模式
而是經營自己的人生
一個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時把錢賺進口袋的模式
多數人沒這樣想過,或者不覺得自己可以這樣
這週,愛莉莎莎做了最佳示範
她對瑜伽感興趣 → 為了瑜伽1年飛尼泊爾5次 → 推出「尼泊爾正宗瑜伽課」→ 即刻賣爆
相反的,不少人想到創業或斜槓
直覺就是去學最熱門的技能
他們想進入能夠最快變現的賽道
他們想要快點賺夠多的錢,然後辭職
至於生活樂趣、生命意義、人生成就,都不重要
現在只要想著怎樣快點賺到錢就好
這很合理
畢竟當人缺錢的時候,心裡第一順位自然是賺錢
問題是…
這些人最終只會從一個屎坑,跳進另一個屎坑
多數人還沒「稍微」搞清楚創業是怎回事,就隨便創業
他們為自己安排學一個不怎麼喜歡的技能(以前是學校安排),做一個不怎麼在乎的工作(以前是老闆安排),只因為大家說這是未來趨勢、最容易賺錢的領域
他們在用員工、學生的心智,走創業的路
他們開始靠技能自由接案
他們開始經營自媒體、下廣告
他們想辦法把行事曆塞滿更多1對1諮詢或陪跑
他們親手打造一個全新的九九六地獄(朝九晚九,一週六天)
然後再次覺得自己為錢所困,沒有時間自由
只是這次比當別人員工還慘,只要耍廢幾天,收入就準備掛零
這種創業方式不會為人生帶來任何美好
所以,這篇電子報我不會聊什麼商業模型
相反的,我會分享我學到如何過想要的人生,然後財務自由
而創業在這裡頭,只是個用來分享你喜愛事物、別人願意買單的媒介
新進化的創業路線
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的出現,讓這時代的創業者標配兩個超級槓桿,前者讓你能做更多生意,後者讓你能接觸更多人。地球上只要有手機跟網路的活人,你都有機會把產品或服務擺到他們面前。(AI 是第三個超級槓桿,讓你做事更有效率)
可惜的是,多數網路、社群媒體上流竄的「新手創業指南」,版本還停在上個世代:
選擇一個可變現技能
切入一個市場利基
描出一個用戶臉譜
挑好一個商業模式
這有什麼問題?
人們高機率會聽從「趨勢專家」、「職涯分析師」的推薦,選個不是自己興趣、沒任何經驗,也不太在乎的領域來創業
想快點賺錢沒有錯
想跟隨市場需求沒有錯
但因此忽視生活意義,就不對
很明顯,從利益為出發點的創業老路,不是活出意義的好策略
新進化的創業路線,要你把理想人生放在第一順位
(但不是唯一順位,你還是要考慮市場供需的基本商業原則)
新型態的創業之路,你不必選技能、利基、用戶或商業模式,而是:
解決困擾自己的問題
幫助擁有同樣問題的人
吸引人們加入你的小世界
隨著你的進化更新產品和商模
這條路線是一套自我進化流程 — 你讓自己進步,分享你的想法,提供產品或服務幫人進步,然後自己再繼續往上進化
顯而易見的,這條路只適合主動積極打造生活的人,不適合不想動腦、動手的人
如果你現在終於發現,原來生活與賺錢可以不是分開的事,以前學校、長輩灌輸我們:好好讀書 → 一技之長 → 找好工作 → 做到退休 → 享受人生,不是生活的唯一路線,你的思維已經再也回不去了,不用謝我,好好探索這新方案
複利效應極大化系統
如果你想走這個「是人生,也是事業」的新路線,你需培養幾個能將複利效應發揮到極致的系統:
一套讓自己持續進化的流程系統
一個能培養可重複運用、越滾越大的流量系統
一串跟著你進化而變化的產品或服務系統
我們先把話說清楚
沒人能教你怎樣打造賺錢的一人事業
別人只能告訴你,他們當初是怎麼做就賺錢了
沒人能教你怎樣經營社群媒體就能有超多追蹤數
別人只能告訴你,他們當初是怎樣做追蹤數就起來了
因為他們跟你的背景、條件、資源,全都不同
你能向別人學習方法、過程、秘訣,但最終你必須自己試誤、改進,不斷重複這個過程,直到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所以,把下面這些當作幫助你開始的參考點
它們不是定律,隨時打破它們
1. 一套進化流程
首先,停止學習
多數人的學習沒有目的,很可能你也是
相對的,從解決一個困擾自己的問題 開始
想想你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然後實際去執行
很快的,你會碰到困難
你不知道該怎麼做
這時候再去學習
學到新方法、新知識後,回頭來嘗試解決困難
如果順利解決,繼續往下走,直到解決問題
2. 一個流量基礎
當你在解決一個問題時,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這些東西對你有用,也會對很多人有用
把你學到的經驗、心得,分享在社群媒體上
凝聚一群跟你有著相似興趣、喜好、想法的人
以下可選:
如果你想100%掌握傳給他們訊息的權力
可以鼓勵他們進入你的私領域,譬如訂閱電子報或加入群組
在你的私領域分享對他們更有價值的資源與想法
3. 一串產品服務
你的分享聚集了一群人,他們會發出許多好奇與問題
免費為他們解決問題,至少在一開始是如此
你的目標是知道他們最想要什麼
接下來,你把經常出現的問題和需求:
做成簡單的免費資源,譬如模版、檢核表
把熱門度高的免費資源做成迷你課程
把表現好的迷你課程做成初階收費課程
從初階課程延伸出進階課程
就這樣,你為自己量身打造出專屬的一人事業
當然,講很簡單,每一步都需要大量學習與實踐
而且,你需要時間來建立別人對你的信任
但一想到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賺錢
值得努力吧?
這篇先到這,未來我會持續分享自己的實踐心得
謝謝閱讀
— allexx
粉絲數差不多,但活著有效的粉絲可能是一般的好幾倍?
不曉得為什麼艾麗莎沙的粉絲特別買單她的東西?明明其他人的粉絲數未必比她少,我想她是挺值得研究的,只是我想不到而已。